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天气信息
新闻详情

韶关概况(图)

647
发表时间:2021-10-22 17:31

韶关乡村振兴.png

韶关乡村振兴

  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,北接湖南,东邻江西,自古以来就是岭南与中原往来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关口。全市土地面积1.84万平方公里。现辖浈江区、武江区、曲江区、仁化县、始兴县、翁源县、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,代管乐昌市和南雄市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,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,韶关市常住人口为285.5万人。

  韶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全国双拥模范城、全国卫生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、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,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、文明城市、卫生城市、园林城市、林业生态市和生态发展区,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韶关都市区的核心城市,是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之一。

  韶关历史悠久、文明古老,是马坝人的故乡、石峡文化的发祥地,因舜帝南巡奏韶乐而得名。自西汉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设曲江县始,韶关建城已有2100多年历史,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融合交汇点,自唐朝至清代共出进士194名。先后涌现出陈朝重臣侯安都、唐代名相张九龄、宋代名臣余靖、明代抗倭名将陈璘等杰出人士及邵谒、廖燕等大批学者、诗人。禅宗六祖慧能在此弘扬禅宗佛法,远播海内外。韩愈、刘禹锡、苏东坡、杨万里、文天祥等曾游历其间。孙中山先生两次在韶关誓师北伐,毛泽东、朱德、邓小平、陈毅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留下了光辉的足迹。

韶关生态屏障.jpg

韶关生态屏障

  韶关自然生态系统独特,生态链完善,被誉为北回归线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块绿洲,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、全国重点林区、华南生物基因库、珠江三角洲生态屏障,全市森林覆盖率、有林地面积、活立木蓄积量三项森林资源核心指标居全省首位。韶关是全国重点林区,广东用材林、水源林和重点毛竹基地,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和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屏障;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45万公顷,森林覆盖率为74.4%,林木绿化率为74.9%,活立木蓄积量9675万立方米。

  韶关矿产资源丰富,是“中国有色金属之乡”,有“中国锌都”称号,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5种,其中优势矿种有铀、铅、锌、铜、钨、钼、硫、水泥用石灰岩、稀土、新丰的陶瓷土、萤石、地下热水等12种,尤其是有色金属矿产,在广东占有重要位置。

  韶关产业门类齐全,基础厚实。曾经是华南重工业基地,目前共有6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和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,拥有制药、机械、有色金属、钢铁、玩具、电力和烟草等支柱产业。

  韶关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,气候资源优越,人均耕地面积在全省排第一。优质农产品种类丰富,形成了优质水稻、蔬菜、畜禽产品、烟叶、水产品、水果等农业六大主导产业,是中国兰花、黄烟、三华李、九仙桃、杨梅、枇杷、马蹄、银杏之乡。

  韶关山川奇秀、风光旖旎,是广东省旅游资源最丰富、旅游文化品位最高的地区之一,拥有丰富的山水生态、历史文化、民俗风情、温泉休闲、文化遗址和乡村休闲等旅游资源。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、“禅宗祖庭”南华禅寺、珠玑古巷、梅关古道、“马坝人”遗址、乳源大峡谷等景区景点闻名海内外,形成了自然景观与文化体验相融合的旅游特色。韶关境内文物众多,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831处,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,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47处,市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1项。

  韶关区位优越,交通便利。韶关市地处粤北,外接湘赣,内联珠三角,自古是中国南方的交通要冲,素有广东的北大门之称。具有丰富的陆路、水路交通运输资源。韶关是国家铁路一级枢纽与全国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城市之一,已形成以“三铁五高一航”(京广高铁、京广铁路、韶赣铁路;京港澳、南韶<即原韶赣>、乐广、韶关北环、大广高速;北江航道)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网。浈江、武江、南水、滃江、北江干流、新丰江等各大小支流呈叶脉式密布全市,形成公路、铁路、水路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,丰富的交通运输资源使韶关融入广州一小时生活圈、粤港澳大湾区“两小时经济圈”。

网络编辑:刘一丹

文章分类: 人文广东地市名片
分享到:
E-mail:shanxigzb@163.com